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資料載入中...

【Vision2025系列報導】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Stan哥的第二回人生

2015/10/01 作者 / 蘇于修 · 出處 / 康健雜誌第203期

台灣將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就有1個超過65歲,這將近480萬人會用掉57%的健保支出,六成會住在六都,如何從現在起就規劃與安排食衣住行健康照顧、有品質的增齡、智慧社會結構,是產官學界以及資深公民本人與家屬,都要動起來籌備的事。 

相對於以往社會,大家50歲就要含飴弄孫、買好壽衣,坐等「回去」的時代,如今老齡定義不斷延後,大多數人壽命延長到八、九十歲,最好命的人沒有長期臥床,持續健康、活躍,保持與社會的連結以及付出,直到生命結束前幾天才臥床,想要做且能夠做的事很多,一直保有夢想,所謂「逆齡」或「無齡」的社會將存在於世界各主要國家。

如果我們有夢想,有熱情的生活,就可以更積極迎接無年齡綑綁、自由活躍的增齡時代,人生最美麗、最無所顧忌的年歲。

《康健雜誌》創辦17年來,承襲《天下雜誌》「追求美好社會」理念,再進一城「追求美好生活」,關心全方位的健康生活。

如果我們從現在就開始預想與籌謀高齡社會的來到,從個人生活、社會結構、企業發展到國家政策可以如何改變,一個智慧活力、豐富多元的高齡社會將取代目前的負面想像。

12月16日《Vision 2025預見高齡.想像未來》論壇,為你搭起對話的平台,一同尋找高齡台灣的方向。《康健雜誌》在亮彩10月為你先訪問到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夢想20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歡人家叫我「老先生」,所以我簽名都簽Stan哥!我在70歲時曾說:「人生七十又一回」,現在,我希望2015到2025這10年回想起來,我可以回憶自己又為台灣做了哪些事情、感覺自己有所貢獻;所以,為了不斷能有所貢獻,我當然也得不斷學習,只要身體狀況許可(我相信醫學很先進),加上自己的用心保養,期待那時檢討起來,自己已經不一樣,智慧能更上一層,對社會可以有新的倡議—為更好的台灣、華人世界和全世界更有見解。

老年生活的價值,是因為付出和分享

我想像2025時,老人最嚮往的並不是住在「老人村」,老人的「餘居(活)」會落實在一個「整體對老人相對友善的生活情境裡」,那個地方可能是台灣某區裡的某個巷弄或小區域,不是死氣沉沉地只有老人,而是老人群聚的比重較高,是他所熟悉的、正常的社會情境裡,食衣住行都有,但是愈來愈友善,能讓老人參與其中、很享受(enjoy)。「友善」來自於起碼的硬體,這是相對容易的,難的反而是軟體的思維、活動與社會間的互相服務。

65歲的「灰髮族」不是無所事事,仍能對整個社會有所貢獻。老年生活的價值,是因為付出和分享,是生命智慧的分享而有成就感;各階層不同年齡一起工作或經驗交流,達到整體社會往更好方向的傳承,這絕對是「優質生活」的一種情境。

反向思考,正向樂觀

「台灣優質生活」,我提出這個倡議已經5年以上,大家所追求的政治、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就是「優質生活」,是全民的優質生活,針對不同條件的優質。由於台灣在華人社會經歷多元文化、民主政治與社會發展的薰陶,台灣就是全球華人世界優質生活的示範島。這有待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好,還要更好。

優質是外在給你的環境,幸福是自己經營出來的心境。對媒體與政治現象,有人會當成「亂象」,我的看法是「亂中有序」,民間力量也在發展,如果沒有這些亂象,沒有對未來的嚮往,活著要做什麼?對於亂象,就是面對它、不悲觀、不抱怨。「反向思考,正向樂觀」,反向思考解決社會問題,正向樂觀才會有幸福生活。

像我很享受優質生活,追求在工作、家庭、健康三者之間達到平衡,我的健康雖然不是很好,但感覺自己命很大,我有心肌梗塞,有中風過,但每天還是過得跟正常人差不多。當你的心境能不受不良的影響,而能夠正面的影響別人,就是優質生活。我相信當更多人都朝這方面做時,就能讓無形的環境,讓人活得快樂一點。幸福生活,英文翻成Happiness,中文的含義還是比較廣泛,幸福不僅僅是快樂,但幸福當然包含了快樂,是幸福重要的感受之一。

優質生活的另一個面向是「人文科技不斷的創新」。例如日前Acer在德國柏林召開的記者會,我用手機就看得到,未來有一天,家庭生活、同學會,都會透過科技而變得很容易。「Virtual」有人翻譯為虛擬實境,其實這個「虛」就有「具體」的意思,未來同學會或家庭聚會,就可以隨時發生,快樂與幸福的時光就愈來愈多。

我有一個特色:我講得都很早,量力而為,一步一步利用我的資源和影響力,慢慢地去做。老實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做,反正一步一步摸著石頭過河,從中學習,醞釀時機,等待時機成熟時,我其他的部分也都齊全了。

這些事情當然不是一蹴可幾,現在開始慢慢調整方向,所謂的「有效性」是與時俱進的、慢慢創造新的價值。

所以,可以把高齡化當成新商機來思考,它就會不斷創新,不斷在生活中研發、發展,落實到實際生活的體驗中,同時借重未來的科技工具,有共同嗜好的老人也可以很容易跨區甚至跨國聚集在一起,生活可以變得更多采多姿,更豐富。

我除了在科技業發展,又意外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董事長,還有我個人的智榮基金會,不只有科技和藝文,也關注社會議題,尤其是推動台灣優質生活跟競爭力等議題也都有所著墨。

我的角色是整合性的,希望能運用我的影響力,持續推動「王道思維」—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和永續發展,廣義來說,每個人都是領導人,家長也是,一個人也是,利益都要平衡。

舉辦生前告別式

往後再談的話,我在思考的是舉辦「生前告別式」。80歲還太早,可以再晚一點。我的感覺是:我一生為社會打拚,最後要「回家」之前,自己來為自己的人生價值下定論,像是對小孩、家庭、對自己一生的功過等……。我要辦個完全不一樣、很創新的生前告別式,就像我60歲退休有「感恩之夜」,在當時的台灣也是破天荒的。我想創造一個有意義的,也是我最後想要留下來的價值,要先回顧做簡單的整理;還要回過頭來看自己「我這一生影響了什麼事情?」這也是身為「人的價值」,直到最後,還要肯定自己。

我媽媽的話影響我至今,她說:「做個有用的人!」有用的定義,隨著你的年紀、社會地位、經驗、影響力而不同,什麼叫「更有用」?就看你怎麼定義。我所有的言論,是一環扣一環,能聚焦、而且已經在執行中。雖不確定能否成功,但一定不能成仁。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686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