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資料載入中...

獎勵企業育才 縮減學用落差

2013/03/13 轉載自經濟日報名家觀點專欄 作者/施振榮

最近外界十分關心台灣人才學用落差及競爭力的問題,教育部也積極研擬相關的對策,不過社會上如果在觀念上未能進一步釐清或有所突破,這些問題仍很難有效解決。

我認為,教育對一個人來說,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企業/機構)同樣重要,甚至企業/機構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及能力養成扮演相對較學校更重要的角色,在離開學校之後,反倒有更長的時間是在機構中工作及學習成長。

只不過一般社會大眾的傳統觀念對於學位存有迷思,造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家長總是期待莘莘學子追逐名校與學歷。

實際上如今面對多元化的社會,價值已非單一,在多元社會中,我們需要的是不同面向能勝任工作的優質人才來創造不同的價值,才能滿足社會多元的需求。

而且人才所能創造的價值和學位無絕對的關係,薪資待遇的高低是和個人在工作崗位上所做出的貢獻大小有關,和學位高低並無絕對關係。如果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一味追求學歷,而未考量工作所能創造的價值,就會產生「高學歷、高失業」的社會問題。

要解決台灣教育體系下人才學用落差與競爭力的問題,我認為未來企業在人才培育這個議題上要負起更大的責任,為社會培育人才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一。

因此我建議,政府應該“獎勵”企業提撥「人才培育金」,以獎勵的思維,讓年度有盈餘的企業可以提撥盈餘一定比例的金額,可列為營運費用,甚至政府可提供投資抵減的優惠,專款專用,作為企業長期培育人才之用,且只要符合這個目的,用途可以相當多元化。

諸如企業可將所提撥的「人才培育金」用於培訓企業員工,作為企業員工到學校在職進修的費用;如果企業自身用不到,則可提供作為弱勢團體的獎學金。

「人才培育金」的概念,就如目前強制規定企業要從營收的一定比例提撥「福利金」到福委會,做為員工的福利,至於「人才培育金」則是用獎勵的方式,同時給予企業人資部門較高的運用自主性,依企業的需求來做應用。

另外,為提升台灣人才的競爭力,我也建議除了教育部規劃中的產業學院之外,企業應可與科技大學合作,捐款設立「產業先進職訓中心」,整合勞委會、經濟部、企業三方的資源,針對企業未來性的需求,開設相關課程,讓企業員工進修,並向企業收取服務費用作為中心長期經營的收入來源。

且透過該中心較有彈性的機制,可以在師資聘僱與實習設備的採購更新上有所突破,不要受到現有公務體系僵化的限制。

面對未來少子化的趨勢,藉由這些新機制的建立,希望能讓學校供過於求的現況有所改善,創造新的市場,加上企業會挑選優質的合作對象,無形中大學也將不得不面對市場競爭,建立起市場機制進而提升品質。

我也希望藉由這些新機制的建立,讓社會有感,但要推動這些新機制,需要大家在觀念上有所突破並建立起共識,很重要的是,學生與家長們過去對於教育的許多傳統觀念,一定要有所改變,認同多元化社會需要多元化的優質人才,才能在不同領域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