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科技與社群平台的出現,近年媒體生態有很大的改變,傳統的平面媒體與電視台的經營都面臨很大的挑戰與困境。其中公廣集團由於經營受到一些限制,加上電視產業受到網路媒體興起,收視觀眾被搶走不少,連帶廣告收入也受到影響,也造成華視長年的虧損。
「不變革,就只能淘汰」。面對大環境的變化,如果傳統媒體不變革,就無法永續。啟動華視的轉型變革勢在必行,否則在時代的洪流下,可以預見最後將被淘汰。
不過,推動變革的初期需要資源,因此華視首先需要進行資產活化,引進資源的活水,做為轉型所需的資源。華視手上有很多閒置資產,可以在符合公共利益的方向來進行活化,例如打造成為「科藝文園區」,在此創造具台灣特色且可國際化的優質內容。如果不活化,最終這些資產也將被銀行接管。
為此,華視要積極與政府主管機關文化部、社會大眾、員工充分溝通,以取得共識及支持,並以王道的精神攜手共創價值、利益平衡,如此才能開啟新局並邁向永續經營。
除了資產活動外,企業啟動轉型變革,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展新事業。會推動轉型變革,一定是企業原本的核心事業在大環境或新競爭者挑戰下,無法繼續創造價值,最後造成虧損。為此,就要找到能重新創造價值的新方向。
發展新事業是「由0到1」的過程,在這個「創業階段」,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從無到有,重點在探索出有價值的「1」,要找到能夠創造價值的新事業。為此,華視也規劃投資將AI科技運用在傳播領域的新創公司,做為創造價值的新方向。
不過一般新創事業,在原本的企業組織內很難有所突破,新創事業是為了轉型,因此需要獨立運作,因為組織文化完全不同,要在舊組織內長出新事業,可說是緣木求魚。當年IBM發展PC新事業,在才在1981成功推出個人電腦,也是由70年代就獨立在外的團隊所開發出來,並在成功一段時間後才併入IBM總部。
且發展新事業,如果人不對、管理不對、組織文化不對,就不會成功。例如企業對於經營績效的評估,經常是採用「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來評估,只不過KPI往往是具體可以評估的數字,偏向對「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評估,較欠缺對於「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評估。
對新事業來說,如果用KPI的指標來管理團隊,往往財務數字的表現尚無法達標,帶給新事業團隊很大的壓力,也打擊士氣。因此,我特別提出較適用來管理新事業團隊的指標:「KMI」(Key Milestone Indicators,關鍵里程碑指標),以是否達成新事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將隱性價值納入考量。
華視要追求永續經營,因此我在董事會中支持華視發展新事業,成立科藝文園區管理服務公司與投資將AI科技運用在傳播領域的二家新創公司,並找具有使命感的執行長與專業團隊,來接受未來的新挑戰,並建立相關的激勵等配套機制,如此華視推動轉型變革才有機會成功。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