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宛瑩
你也是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嗎?每每到了用餐休息時間,走進店裡看見琳琅滿目的菜色選項,口味、份量、價格等多種變項在腦中進行複雜的排列組合,正當還在猶豫究竟要點哪一道菜時,隱隱感覺身後排隊的人潮在對你施以眼神壓力,只好趕緊向店家點餐、結帳,立刻退到一旁等候餐點。
這樣的場景可能常常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但試圖想像在用餐的尖峰時刻,你同樣處在上述的情境中,只不過雙眼失去了視力,這一連串的點餐流程會有什麼不同嗎?
2015年龍吟研論進行視障者的科技生活研究,訪談十位視障者了解他們生活各種困擾。其中有一類困擾集中在外出消費、購物上,在這個範疇中,又以「外食」是最頻繁出現的生活情境。
對於明眼人而言,每天三餐思考、選擇要吃什麼雖是一個麻煩,但至少他們掌握著選擇權,能夠穿梭在開滿餐飲店的小路上,快速瀏覽招牌和牆上的菜單挑選店家。但對於視障者而言,好不容易走進餐飲店,站在點餐的櫃台前,卻因為無法自行閱讀菜單,需要借助店員一一報讀。但只要碰到用餐的尖峰時間,難免感受到其他客人用餐趕時間的壓力,以及店家要服務所有客人的工作壓力,不免增加視障者們的心理負擔,外食這件簡單的小事情瞬間變的既麻煩又困難。
「我們進去(店家)還是偏向叫人家幫忙點餐,請他念菜單給我聽,我要吃什麼就請他勾一勾。我們會找比較空的(店家),會刻意比較早去吃,人家十二點開始吃飯,我們會十一點十分、二十分就先去吃。第一個人家的服務態度會比較好,因為他的專注力會在你身上,第二個是比較不會吵。」(台灣,女性,38歲)
了解視障者的外食困擾後,或許有人認為問題出在視障者不主動開口向明眼人尋求導讀的協助,或者好奇是否只要有人願意幫忙視障者導讀菜單,就能夠解決他們用餐的問題?
研究中發現視障受訪者幾乎都有過負面的求助經驗,且普遍存在「不想要麻煩他人」的心理擔憂。因為外食點餐情境很可能每天都會碰上,甚至多次重複發生,而且隨著人、事、時、地改變都需要再次尋求協助。除此之外,若走進如便當店、手搖飲料店等販賣品項極多的店家,不僅要求完整報讀不易,視障者可能也無法完整記憶店員究竟唸了哪一項目。
「我不是怕開口問,我怕每天問同樣的問題,那會產生一種壓力。你總不可能每天都問御飯團怎麼打折、配什麼、飲料有哪些,因為他講的豆漿、米漿,我都不喝,我有限制的東西。我怕他認得我,就像我同事說他每次去早餐店買饅頭,買到最後,他還沒去,老闆就已經把饅頭包好了,他不好意思說我今天想吃包子。」(台北,女性,38歲)
在這個以視覺為主流訊息傳送方式的社會,如何有一套適合視障者的設計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呢?
過去視障者多利用使用點字來接受訊息,但通常先天失明的視障者才比較有學習點字的機會。然而,在台灣大約六萬名視障者中,超過八成屬於後天失明,學習點字比例自然無前者高。所以點字不全然是所有視障者共有的溝通方式,近年來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語音報讀系統的進步,透過語音報讀訊息來獲得數位資訊的視障者越來越多。
以這樣的現象為前提,那是否只要視障者在用餐之前上網查詢店家菜單,就可以解決外食點餐的困擾呢?
「如果是小店,(網路上)根本就不可能會有菜單,可是通常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吃小店的,不可能每天都去吃大餐吧!會發網路上面那些店至少都是那種兩三百塊,一百塊以下的那種,比如說什麼小小餐館就沒有。」(台灣,男性,30歲)
從受訪者經驗來看,這樣的方法仍有重重關卡需要突破。上網查詢菜單,一開始就會遇到是否查的到資料的問題,連鎖店與規模較大的餐廳相對容易找到菜單,但是小吃店、路邊攤資料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得到。即使找到介紹小店的食記,若只是菜單的照片,這樣的資料形式也是視障者的電腦、手機報讀程式無法報讀的。
或許下次用餐時間,當你閉眼苦思要吃什麼的時候,試著想像在一片黑暗或模糊之中,視障者是怎麼樣去完成這些事情的,是不是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協助完美解決視障朋友們這一道沒有選項的選擇題呢?
[註]視障中的低視能者會有多種視力狀況,本文的圖片僅以視力模糊的狀況表現。
備註:龍吟研論採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在兩岸六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北京/上海/廣州)訪談超過1600位年齡橫跨20-65歲的先驅消費者,從中描繪未來需求樣貌與變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