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行全民健保制度以來,可說造福了全民,也受到舉世羨慕。外界也經常探討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能否永續?我認為關鍵在於「利益平衡」,全民健保要建立一個利益相對平衡的機制,才能永續發展。
從王道精神來看健保制度,制度要永續,關鍵就是健保這個生態的所有利害相關者要感到利益相對平衡,包括全民、病人、醫院、醫療從業人員、藥廠等,所有的參與者。不僅健保收入與支出要平衡,生態中的參與者也要感到利益相對平衡。
思考台灣的健保制度屬性究竟是一項「保險」?抑或「社會福利」?如果健保是保險,則應由使用者付費,並設定不同等級的醫療服務與不同級別的保險來收保費;如果健保是一項社會福利,則自然應由政府編列預算來支應。
但目前看起來,健保制度可說是兩者混在一起,因此在向民眾依薪資不同等級所收取的健保費中,同時包括「保險費」與「健康福利稅」,收費相對是齊頭式平等,對於有單人病房或新藥等特殊需求者,則以自費或商業保險來處理。
健保收支能否平衡,攸關制度能否永續。為了替台灣的健保創造新的收入來源,我也呼籲,未來台灣應該積極推動醫療服務產業化與國際化。
過去醫療界不把自己當作產業,但面對未來,我們應該積極推動醫療服務產業化及國際化,讓它能創造更高的價值,並為台灣醫療體系挹注更多資源。
醫療服務的能量如果只服務台灣,能創造的收入有限;但國際化之後,台灣優秀的醫療人才所創造的智財(IP),透過醫療儀器與軟體創造海外收入,另外還可進一步透過台灣的醫療服務品牌及管理經驗,提供海外醫療院所(當地人所建立)有關醫療管理顧問服務,就像旅館業的管理顧問服務一樣。
藉此可以將台灣的醫療服務能量擴大至海外,創造更多收入,最終反饋回台灣的醫療體系中,健保可以分配的資源就變多。
此外,未來醫療體系或醫院也可以轉型成為社會企業(限制股東的盈餘分紅比例),以追求更有效率的運作,並可將社會企業的盈餘主要用來回饋醫療從業人員、繼續投資擴大服務,最終朝股票上巿發展,爭取投資者的認同。而政府醫療服務的相關法令也要配合修正。
我在2016年提出台灣未來的新願景是成為「創新矽島」及東方矽文明的發祥地。健康是文明重中之重,經濟部也提出台灣未來要發展大健康產業,相信藉由矽科技的創新與AI智慧醫療的發展,將可以讓醫療運作的效率提高,降低醫療從業人員的工作量。
最近醫界友人告訴我,醫院正面臨護理師大量的離職潮,主要是收入不高,工作又辛苦,也因此造成醫院護理師缺工的問題,就算有病床也無護理師可服務。
這是一個警訊,一方面醫療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需要儘速調整,另一方面,也要借重台灣的矽科技創新與AI智慧醫療,降低從業人員的工作負擔,否則最後沒人要做,就會影響台灣整體的醫療服務水準。
此外,目前醫療服務提供端(醫療院所)與服務接受端的客戶(病患及家屬)由於資訊不對等,未來也可進一步利用科技平台,稍微平衡雙方資訊不對等的現象,這也是追求利害相關者「利益平衡」的長期目標之一。
(作者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