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創辦人施振榮先生一路走來提出許多理念與創見,希望能對創業者或經營企業有所啟發,也希望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並為全人類做出更多具體貢獻:
施先生於1992年提出「微笑曲線」,「微笑曲線」就是一條說明產業附加價值的曲線。從橫軸來看,由左至右代表產業的上中下游,左邊是研展,中間是製造,右邊是行銷;縱軸則代表附加價值的高低。以市場競爭型態來說,曲線左邊的研展是全球性的競爭,右邊的行銷是地區性的競爭。
1992年當時宏碁正進行第一次再造,透過「微笑曲線」可以了解附加價值分佈在何處,當年以此與全球同仁進行溝通,說明組裝已經變成電腦業附加價值最低的部份,說服宏碁同仁應該放棄在台灣組裝,集中精力在附加價值更高的專精領域。微笑曲線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可以找出附加價值在哪裡,第二個是關於競爭的型態。
施先生並指出,由「微笑曲線」來看,大家過去習慣「由左想右」,開發出左端的新技術後,就認為是市場會需要的新需求,進而推出產品;但未來應強化的新思考模式應是「由右引左」、「以終為始」,要了解右端的市場,由終端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引導開發市場真正需要的新技術,才能真正創造出新價值。
他進一步解釋,產業上中下游分工的附加價值有差異,投資研展是為了未來,附加價值高,但也存有風險;投資品牌的附加價值高,但建立需要時間,且要投入很多行銷資源。此外他也強調,不要誤解「微笑曲線」是要放棄製造,雖然附加價值相對較低,但製造的規模大,累積起來仍具效益,只怕供過於求。
如今全球面對新的挑戰,數位經濟時代來臨,在產業4.0、AIoT等產業發展大趨勢之下,面對未來我們也要有別以往的新思維來因應,台灣要轉型升級,未來就要進行跨領域整合才能創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價值,藉由共享資源,攜手共創有形與無形的效益,落實在體驗經濟與共享經濟,這就「新微笑曲線」的精神所在。
施先生強調,面對未來,台灣要以「新微笑曲線」推動產業跨域整合,替台灣創造新價值,做為台灣未來轉型發展的新方向。
他指出,「微笑曲線」與「新微笑曲線」的最大差異,就是以前是二維的思維,但面對未來,要在新經濟時代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需要有多維的思考。所以他首度特別提出「新微笑曲線六維觀」,以X(上中下游)、Y(附加價值)、Z(領域別)三軸,再加上要考量「時間軸、有無形軸、直間接軸」畫出「新微笑曲線」。
不同產業領域都有各自的「微笑曲線」可以詮釋其附加值所在,而「新微笑曲線」強調的是藉由跨領域整合,才能在新經濟中創造新的體驗並共享資源,如此才能創造新價值,這也是台灣未來轉型升級提升附加價值的關鍵所在。
他舉例說,台灣兩大優勢產業—ICT產業可以和醫療產業相結合,在AIoT的應用發展下有機會追求世界第一,對全人類提供更優質且服務更好的醫療服務做出具體貢獻。(綠色“01”圖案是ICT產業的「微笑曲線」;藍色“+”圖案是醫療產業的「微笑曲線」;中間那條就是跨領域整合的「新微笑曲線」,其左端研展雙方貢獻各半,中間則要借重ICT平台複製到市場,右端則是醫界的貢獻較高)
另外他並提出一個跨域整合的案例—「銀光經濟・多元共創」來說明,他指出,這個合作案例是希望藉由來自不同領域的參與單位攜手合作,由台灣開始發起,全世界都面臨高齡化社會來臨,為了讓長者生活可以過得更有意義,也讓年輕人照顧長者的負與壓力降低,透過跨領域的資源共享與共創價值,畫出了這幅「彩虹微笑曲線」,也是象徵為全人類帶來多彩多姿的優質生活。
施先生表示,每個不同跨領域整合的個案,都能由不同的「新微笑曲線」來加以詮釋,也各不相同,這兩個例子只是供大家參考。「新微笑曲線」的圖示仍需要大家發揮一下想像力,就如同談願景,也是透過幾個字或幾句簡單的文字描述,但留給大家對未來更多的希望與想像的空間。
所謂的「王道」並非帝王之道,而是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之道,也是與時俱進的管理哲學與策略思維,「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是王道的三大核心理念。
且從王道的角度來思維,所創造的價值要從「六面向價值總帳論」來看待事物的總價值,在「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外,更要重視「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也唯有透過不斷創新創造價值,持續建構一個能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機制,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此外,從王道來談利益平衡,平衡無法絕對,只能相對平衡。平衡也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隨著時間與狀況的不同,平衡的機制也需要隨時加以調整。
因此現代的王道可說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這個源自於東方文化的傳統思維,與目前西方所重視的霸道價值觀有很大的差異,雖然目前王道精神並非主流文化,但值得大家重視。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王道,就是要關懷「天下蒼生」,這裡所談的利益相關者包含了客戶、員工、股東、供應商、經銷商、銀行等等,甚至還包含社會、環境等各種有無生命的利益相關者,都要關切,談王道就是要照顧所有的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
要實踐王道精神的第一件事,領導人就要思考:「自己能替天下蒼生創造什麼價值?」組織存在的價值,在於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但如果只從「直接」、「有形」「現在」的角度來看,則衡量指標就會太過偏差,容易形成盲點。
因此施先生提出了「六面向價值總帳論」,建議領導人在創造價值的同時,還要考慮六個不同的面向-包括「直接」/「間接」、「有形」/「無形」、「現在」/「未來」,王道領導人不僅僅只考慮所創造的直接、有形、現在的價值,更要同時兼顧間接、無形、未來的價值。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追求文明的永續發展是目標,過程中領導人一定要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從這六個不同的面向時時來省思自己所領導的組織,所創造的總價值是否對社會有所貢獻,並納入時間的因素,以長期來算總帳的概念來看存在的價值。
且很重要的是,領導人要能掌握各面向價值的相互影響因素,並建立有效轉換機制,如果能兼顧這六個面向的價值平衡發展,相信將有助長期總價值的體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領導人只重視直接、有形、現在的價值,沒有從組織發展的長遠角度來考量,長此以往將造成短視近利,最終也將導致組織的競爭力不足。
過去台灣在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中,加上人性的盲點所在,大家對顯性的價值(有形/直接/現在)較為重視,卻忽略了隱性的價值(無形/間接/未來),但對台灣整個社會未來的發展而言,創造隱性的價值更應受到重視。
因此,要提升台灣未來所能創造的總價值,就要由提升隱性價值來著手,才能讓目前已面臨成長瓶頸的顯性價值有所突破,這也是未來人才需要先認同的新思維及視野,才能帶領台灣繼續創造更大的總價值,本會也長期以此為努力的目標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