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的挑戰,台灣需要全面轉型升級,才能提升整體競爭力。而要推動台灣的轉型升級,就要建構產學研共創的新機制,才能有效促進台灣全面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不僅是產業界的責任,學術界也要共同參與,尤其升級需要大量優質人才投入研發,來自學術界的能量更是關鍵。
舉例來說,當前新冠肺炎病毒威脅全球,日前蔡英文總統赴國家衛生研究院視察國內疫苗及藥物研發情況,其中有位院內疫苗實驗室工作人員因參與疫苗試驗,甚至為抗疫延遲個人的博士論文進度,可謂是國難當頭、“疫”無反顧,令人十分感動。
以往學術界會有迷思,就是會以發表學術論文為最高目標,不過此次國衛院的同仁能以市場的需求為優先,放下論文,追求突破,改變以往的舊思維。
此外,我也看到義隆電子與中研院資訊所的人工智慧(AI)合作案,雙方進行產學共創,彼此達成共識以「創造價值」為目標,中研院主管也鼓勵同仁以企業提出的研究題目做為目標,等到做出具體的研究成果後再發表論文,反而讓論文受到國際矚目。
這兩個案例讓我看到學術界的思維翻轉,過去學術界以「發表論文」為思維,如今看到的是以「創造價值」為目標,挑戰困難,一旦有所突破,能對產業發展做出具體貢獻,最終所創造的價值更高。
因此面對台灣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如何建立一個「產學共創」的新機制尤其重要,我們應該建立一個產業界與學術界可以共創價值、利益平衡、且生生不息的新機制。
目前我在交大台南校區也正積極推動「產學共創」的新機制,新機制與舊機制最大的差異點,在於面對未來發展,學術界的研究要對產業做出貢獻,由產業界參與提出未來研究的發展方向會較有效。
其次是要建構產學合作的新機制需要有新思維,非以「公益」的思維出發,而是要以「互惠」的思維,如以公益的思維來參與資源相對有限,以平等互惠的思維才能讓雙方共創價值、利益平衡,如此才能讓合作永續。
為此,我們要先思維翻轉,進而建構新機制,才能進而改變行為,釋放能量,讓新思維能有效落實。主管機關或主導單位的首長及行政人員也要有「依法想辦法」的精神,一起積極想辦法,先以先導計畫或試點來推動,做為未來全面推動的基礎。
且為了降低變革的阻力,需要充分對內外溝通,雖然新機制因尚未成熟,初期可能因考慮不周需要依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我們要有容錯的精神,不斷探索組織長期有效運作並將資源釋放出來的新機制。
推動轉型升級需要建立遠大的目標,企業應思考一、二十年的目標,並建立新的機制讓所有利益相關者有共創的誘因,一起朝新目標共同努力。要落實轉型升級,也許開花結果可能要花上二十年的時間,但我們可以用熱情來改變世界,一起共同參與台灣轉型升級的重要工程。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