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資料載入中...

建構台灣自主自駕車產業聚落

2019/11/07 轉載自經濟日報專欄 作者/施振榮

自駕車與電動車(或新能源車)做為移動工具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世界先進國家或大型市場已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究設計與開發,甚至已進入車隊試驗運行階段,台灣基於未來市場發展潛力,此時此刻應立即檢討與訂定相關產業的發展策略,及早做好準備並投入適當的資源。

車隊運行與營運絕對是自駕車切入全面自駕車市場的前哨戰,也是現實技術與實用性最直接的體現,同時也適合小市場生存並作為踏入大型市場的孵化器。

基於上述條件,台灣自駕車產業的發展策略,我認為可以由中型巴士及小型巴士市場切入,先針對台灣內需市場,再進一步朝國際化市場發展。台灣在零組件絕對有優勢,但帶動產業未來的機會還是在整車系統,而最為關鍵的就在「底盤自主性」,尤其是底盤四大系統中的懸吊系統。

過去台灣發展電動車,主要以改裝國內外車廠的現有底盤為主,雖然台灣有零組件的自製能力,同時也有大部分底盤的自主設計能力,但就是無法集中資源全力投入設計與開發懸吊/轉向系統(煞車與動力相對國際市場取得容易),造成各大公司與各聯盟以拼湊方式去滿足自駕車系統開發之需求。

一旦系統略具雛型要進行技術授權或整車輸出甚至於營運系統出現商機時,因無相對底盤自主性而出現捉襟見肘無法簽約或大量生產的窘境,更無法創新優化,此現象一再出現,實在可惜。底盤自主性可說是台灣發展自駕車/電動車產業的重要瓶頸。

底盤的自主性是車輛產業的基礎,如有此能力則可對外授權或提供零組件,自駕系統所帶來的機會或許是台灣發展中小型巴士自主底盤的契機,如何有效落實,建議可從幾個面向著手:一、政府創造有利環境,二、產業回到市場機制,三、法人與研究單位扮演技轉角色。


首先,政府以行政力量要求科學園區闢建自駕車專屬通道(科學園區是國家門面),鼓勵園區廠商合資成立自駕車運營公司(專屬通道沿線公司可優先考慮),運營公司的載具與自駕系統若來自國內自主產權(可透過審查機制審定自主化程度),可獲取不同程度或階段獎勵補助。

當然鼓勵自主底盤需具備足夠誘因,如此產業界在重賞之下必有投入底盤自主性的開發決心,各法人也因此在市場機制需求下取得技轉機會,建立起良性循環,各面向各司其職減少資源分散。

台灣如有意朝此發展,一旦技術成熟,可利用台灣內部發展智慧城鄉的內需市場,來建立起相關的產業,並進一步帶動外銷。

希望政府重視自駕車與電動車的產業機會,集中資源,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口上,相信只要創造適當環境,加上時間累積,定能帶動台灣自駕車與電動車的產業價值鏈,逐步建立台灣的底盤自主研發能力與開發意願,翻轉以製造為主的刻板印象,創造高附加價值並得以智慧輸出的契機。

(作者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149137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