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資料載入中...

拒絕成為健康魯蛇的舌尖戰鬥

文/馮瓊瑩

相較於知行合一的健康飲食執行者,想吃得健康又無法克制口腹之慾的龐大族群仍是市場主流,消費者要靠自己的力量天天吃健康,實在難如登天。

龍吟研論深度訪談兩岸202位美食先驅達人與237位健康先驅消費者,比對兩族群的健康價值觀與飲食消費需求後,明顯發現吃健康的概念已經深植在美食先驅達人心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嘗試力行健康飲食的經驗。

然而,兩岸饕客一致抱怨健康餐食老是不好吃,對他們來說,吃美味不只是味蕾滿足,更帶有心理慰藉的重要作用。當吃健康變成消費者掛心的生活準則,如何尋覓一帖扭轉美味與健康互斥的解方,成為日日上演的飲食難題。

 

「只要工作很累很悶,我就會想吃油的、炸的、很香的、味道很重的東西…我知道它們不健康,對身體沒那麼好,但我想要完全放鬆。吃的時候真是快樂,食物是最棒的心理慰藉,只是吃完就有罪惡感,又得面對另外一種心理壓力。」 (台灣,27歲,女性)

 

兼顧美味與健康,新鮮自然是共解

從兩岸美食先驅者的飲食消費原則中,顯示新鮮與自然成為通向安全的最佳解,也是美味與健康的共解,更重要的是,他們重新定義美味、新鮮、自然與健康的內涵。

吃原味,不吃調料才是極致美味。「要吃出食材的所以然,就要吃原味,我吃過新鮮剛採摘的紅蘿蔔,非常清甜,」無時差的原味難得成為眾多美食消費者的最大遺憾,在品嚐食材原始鮮味的強烈需求下,保持食材味道新鮮成為關鍵環節。

也有不少受訪者嘗試居家自栽菜苗的方式來得到第一口的新鮮美味,卻大失所望,畢竟城市的栽種空間尚無法完全複製自然栽種環境的每個細節,吃進嘴裡就是少了那一味,「蚱蜢會來吃剛長出來的嫩芽,把蚱蜢吃過的地方剪掉,再長出來的葉子會更嫩、更好吃。」

吃食物,不吃食品是構成自然飲食的首要原則,「要吃得健康,就要跟古代人一樣, 吃簡單粗糙的食物,精緻、加工過的東西叫食品不是食物。」依此條件選食,麵食、米粉通通都是食品,消費者遇上「真食物」的選擇時,反而有著無限大的困擾。

 

健康可彌補,急需一次補到位的贖罪餐

美食先驅消費者認為健康飲食具有可彌補性,重點式吃健康能把吃不健康的營養補回來,雖說此信念不一定完全正確,卻是影響健康飲食消費行為的主因。既然是以彌補營養的角度出發,再加上過與不及的營養補充,都不健康的評量原則,如何精準補缺、補到營養均衡,成為消費者最在意的未滿足需求。

「除了每日五蔬果,各項營養素的均衡調配更為重要。我會要求自己和家人盡量吃到足夠的量,只不過,我也只能抓大致的份量,實際上各種營養到底攝取夠不夠,根本就不知道。」(台灣,女性)

4

 

期待便利易得的美味健康

龐大消費族群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健康飲食,期待著有不須妥協味蕾的美味健康解。如何讓新鮮便利易得成了市場決勝點,舉凡家中即有的新鮮食材、隨時可得的新鮮食材、掌控源頭的新鮮食材、備料方便的新鮮食材及現成可食的新鮮食材,皆是值得業者思索創新生活提案的方向。

同時,想要吃得更健康,卻不瞭解自己和家人的生理與飲食該如何搭配,消費者所面臨的健康均衡困擾極大,飲食難均衡難多元、挑選安全食材不容易、備餐備料更麻煩、對適性健康飲食的一知半解,便利且多元的營養均衡選擇,或能協助消費者從跨餐均衡到實現餐餐均衡的期待。

 

備註:龍吟研論採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在兩岸六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北京/上海/廣州)訪談超過1600位年齡橫跨20-65歲的先驅消費者,從中描繪未來需求樣貌與變遷路徑。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