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本月9日對外發佈提出空總和華山發展計畫,將在空總建構「當代藝術」、「音像媒體」和「社會創新」三大中心打造台灣重要的文化創新基地,同時在華山打造文化內容產業聚落,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這將是拼上首都文化雙軸線的關鍵拼圖。
對於文化部推出的政策藍圖,我個人也深表認同,不過很關鍵的是,此願景如何才能實現其價值。尤其過去政府施政,經常是「由左想右」(指由微笑曲線來看,過去習慣研發左端的創新技術後,就認為是市場會需要的新需求),缺乏「由右引左」(指了解右端的市場,由終端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引導開發市場真正需要的新技術)的思維。
如果以舊思維來施政,將缺乏能夠生生不息的產業發展生態。因此我個人認為,要更重視右端的市場需求,過去政府與藝術家都只重視左端的投入,雖然這的確是必要的投資,但如果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如此無法有效在社會中創造價值。
文化部的政策藍圖如要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們首先應該檢視價值鏈的環節中有哪些讓價值無法體現的瓶頸?如果是社會文化的問題,則需要從長計。
我的經驗是,要突破社會文化的瓶頸,首先要翻轉價值觀,然後要建立新的機制,如此行為才會跟著翻轉。如果是能力方面的瓶頸,就需要時間來建構及累積新核心能力,同時政府也要提供舞台來培養新能力。
這些都需要領導人的遠見及企圖心,同時還要有熱誠及耐心,無法立竿見影。政府施政的盲點是往往會只由擅長處切入,但要真正創造價值,需要讓整個生態價值鏈發揮運作的成效,價值鏈端到端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價值都會無法體現。
建議政府推動政策時,除了由自己擅長處切入外,對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則要借重合作夥伴一起共創價值。同時要讓價值鏈所有的利害相關者形成共同的目標,彼此分工,建立一個可以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王道機制,才有誘因促成合作。
尤其政府施政往往反商,其實「商」是做價值交換,才能由市場拿到更多資源,建構生生不息的機制,政府施政應突破此盲點,才能促成各方攜手合作共創價值。
尤其面對新經濟時代來臨,未來將是體驗經濟與共享經濟的時代。因此,從「新微笑曲線」來看,要透過多維價值鏈的整合才能共創價值,才能帶給客戶最佳體驗。進一步來說,要共創價值也有二個軸向,一是從研發、製造、行銷的端到端要有效整合;另一個軸線則是不同領域的跨域整合(如科技與文化)。
我也建議,未來應打造空總創新基地成為「文化科技園區」,結合台灣的藝文與科技兩大創新元素,為台灣創造新價值。而且園區不僅僅投入研發,還要能落實端到端的所有環節,考量未來市場的需求,強化與市場連結,如此方能建構一個文化科技融合產業創新的新生態。
面對未來的挑戰,領導人要站得更高,如此才能看到全貌,不會只看到左端或右端,而能兼顧不同價值鏈的端到端,建立起讓生態能有效發展的新機制。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36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