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吟研論行銷顧問鄧文華、智榮基金會副執行長李竺姮
▲橫跨26歲到74歲的論壇講者群,演繹各世代自帶的時代優勢彌補跨代的能力所缺。
玩過「大風吹」吧,由「鬼」喊出一件事物,大夥得立刻尋找身上有沒有,擁有的人必須趕緊衝起來搶位子,沒搶到的就要當鬼。孩提時代的遊戲常如伊索寓言般在平凡處流露不凡智慧:所喊事物儘管千奇百怪,也許巨觀如有頭髮的人,也許微觀如穿白襪子的人,卻從來不是憑空亂下,而是根據參加者共通點而來。有沒有想過,其實所謂「變局」也是,幾乎都有蛛絲馬跡可循,差在有沒有看見而已。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自2012年10月成立後,年年舉辦趨勢論壇發表研究成果,從消費價值觀變異談起,提前預告下一波消費走向。2019年1月17日登場的年度論壇,從去年籌劃時就遙指15年後的2033,原因即在從人口結構入手,探究提前對應變局之道。那一年,臺灣出生率將探底到0.93,即每對夫婦生育不到一個子女,連帶總人口數跌破2,300萬,其中1,148萬為50歲以上中高齡者。
2033很遠嗎?且讓我們回顧中國搖滾歌手崔健在1986年《一無所有》專輯裡的單曲〈不是我不明白〉所唱:「我曾經認為簡單的事情現在全不明白╱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並非我所在……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33年過去,這段歌詞似乎同樣成立。2019龍吟趨勢論壇上,最常被年輕朋友與大朋友兩代提到的共同字眼正是「變化太快」──是的,你沒看錯,不只大朋友,年輕朋友也被變化推著跑。
▲添翼創越工作室創辦人鍾成虎一上台就拋出人生課題「你,是自由的嗎?」
添翼創越工作室創辦人鍾成虎提到,臺灣早年以加工出口為主,教育裡的故事歌頌順從與奮發向上;後來鼓勵貿易導向的創業,如台塑王永慶、台積電張忠謀的成功為主流;再到近期的文創、網路創業,因為時空環境不同,企業與個人的「角色典範」都在變。對比簡訊設計│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張志祺說的,年輕世代對偶像定義由影視明星變成YouTuber、成功定義由苦熬登上職場頂峰變成即時能享的網路聲量、專業定義由單項鑽研變成從實作中「滾雪球」跨域通透。一言堂、我丟你接、少說話多做事的世界,已逐漸被多元價值、雙向互動、有想法歡迎表達的潮流取代。
民智轉變的過程裡,消費傾向也跟著變。龍吟研論資深研究經理林宛瑩指出的「買意義」,與嘖嘖共同創辦人徐震歸結創作者與倡議者用說故事的方法,包裹目標、承諾、交換三元素,使人「贊助理念」的模式不謀而合。然而,網路跑得再快,彷彿添油香般預購理念許自己一個美好未來的人性需求,早已穿越世代的年齡差異。
掉轉沙漏,同樣穿越世代年齡差異的,還有「因誠而信、因信而行」。
張志祺做的資訊設計圖文解說、徐震做的群眾集資、康健雜誌總經理梁曉華做的大人社群,即便屬性不同、對應客群不同,卻同在虛擬世界裡對「網友們」做誠實內容、經營值得信任的口碑,再推出令人採取實際行動的事業。無論網路環境怎變,誠→信→行的人性三部曲虛實皆同,可加速卻不能省略。「行動」可以是購買,也可以是轉分享,不一定直接和金錢有關,推廣認知也是一種力量。
說到大人與認知,龍吟研論研究顧問暨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別蓮蒂對40-65歲的大朋友研究結果頗耐人尋味:過往拚經濟式的努力賣命退場,重視家庭、個人自主、生活平衡、社會參與等趨勢將取而代之。這群人不同於前代老了要在家含飴弄孫,新熟齡者更在意寵物之於家人的角色,更清楚不要將前代的包袱帶到自己和下一代身上,更樂意走出家門找事情做。簡言之,有經濟力、有良好教育程度、有健康條件的大朋友將以各種形式影響消費市場甚至職場生態。《高年級實習生》並非好萊塢電影情節,日後各行業裡會不會冒出一堆「中年級」實習生,誰也說不準。
▲別蓮蒂教授指出新熟齡族群與兒孫的關係傾向將情感與功能分開,不讓後者影響前者。
科技向來是驅動創新的主因之一,隨著機器學習演進的AI技術更是近年大熱門話題。不過在媒體爭論AI將如何取代人類工作之際,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則認為運用AI的層次若只在和醫生PK,對改變人類健康的價值有限,應該結合人腦與電腦一起探索未知,用新的方式改善全民健康。
▲陳亮恭主任提出醫學實驗證明打電動玩具對長者腦部有益。
榮總陽明團隊目前已透過AI技術找出醫學文獻有記載但功能不明的Q7Z2蛋白質,經初步驗證與肌少症直接相關,現已進入實驗室階段,有機會及早發現肌少症,進而改善。再進階一點,AI可結合具醫療證實的量測工具,以AIoT(AI+IoT)設計外溢保單,使保險業得到預先收費並擴大納保範圍、消費者得到健康、遊戲或健康產業得到市場、政府則減輕了長照支出。生態系財務自主,創造多贏局面。
科技所指不限AI,榮總陽明團隊另運用腦影像量測70歲以上長者做複合運動課程與打電動玩具後的小腦和海馬迴血流量,初步證實腦力、體力都有增加,並與鈊象電子總經理江順成等遊戲業者合作,讓更多大朋友因科技連結醫學、產業而更健康。
網路也好,AI也罷,關於科技演進的速度,就算不是理工背景,總也看過智慧手機怎麼風捲殘雲似的橫掃傳統手機市場。如今兩三歲幼兒面對有螢幕的東西,會主動伸手指去滑,絕對是前代完全想像不到的畫面。當科技宛如《哈利波特》裡的魔法,人類該思考的或許不只是怎麼把石頭變黃金,而是要怎麼用這個轉換能力,對誰、用在哪、要實現什麼?陳主任和江總已經做了很好的示範,相信還有更多可能。
一直講變,感覺成天天旋地轉似的,有沒有比較穩定的東西?
有的,比方前述誠→信→行的人性三部曲,或者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說的職場鐵律,工作者得在如韓劇《未生》所展示的條框規則之內,同時掌握「專業」、「找到伯樂」、「建立自我品牌」三大法則,方能登達僅10%的人才能坐上的層峰大位。凡事講多元的時代,這些依然主流的價值觀無關是非對錯,相對來說,更像比對自己到底適合哪條路的參考標示。
在經營事業方面,小從企業、組織信念,如梁曉華舉例《康健》雜誌的「for a better life」,大到臺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信義房屋倫理長兼任人資長楊百川於座談時講的王道精神、先義後利等,都是用永續發展的格局看事情。日常營運瑣事、爭端、困惑無數,必須有大是大非的標準作為指南針。
▲座談時間由孫效智教授(右)、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中)、信義房屋倫理長兼任人資長楊百川(左)交流「從個人社會責任談企業永續」。
同理,企業之間合作亦然,例如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羅欣怡結合桂冠實業、陽明大學、宏碁、雄獅旅遊、康健雜誌來活躍無齡生態系,並串接全聯超市的連鎖系統,資源共享背後,更重要的是先互信才互利。時代變得又快又複雜,許多事物不再只靠自身努力就能做成,必須連結多方資源打團體戰。王道、信義看似八股,但別忘了古今中外歷史所記載的故事,人性本質算計的、嚮往的、造成盛衰轉換的、能長久往來的,或許相差不遠。
回到大風吹現場,記得遊戲最刺激的點在哪嗎?只吹每個人都有的,瞎衝幾回就膩了,反倒越往細小處去越顯得「鬼」的厲害,吹穿白襪子不夠,最好白襪子上有圖案的;吹戴髮夾不夠,最好指定黑色髮夾。看幾個人爭搶幾個稀有空位,最能引人大笑,還造成莫名的人人自危氣氛,讓遊戲越玩越有趣。
消費趨勢亦然。只跟風大家都有的,市場一下就疲乏了,若能從沒被照顧到的幽微心理面向切入,往往好玩又好賺,不追波段獲利了結而能抓長期超額利潤。
以論壇講者所談,比方別教授指出「熟齡學習課程可納入社會服務概念,志工服務可納入學習元素」、教大哥們在退休後怎麼過生活、交朋友;或者龍吟研論資深研究經理林宛瑩提到18-40歲迷世代買意義、買真實、買快樂、買紓壓與隱藏不快樂,都是可以布局的點。抽象嗎?前者如宗教志工組織,後者如年輕人常結伴去買手搖飲料的情境,還有女性生理用品「月亮杯」在網路上從概念到上市一路受到支持,或者歌手CD少人買但演唱會一開就秒殺的現象,不難理解變化早已在我們身邊發生。
▲為了不讓「農場文」劣幣逐良幣,簡訊設計│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張志祺提出經過資訊設計的深度圖文,證明好內容一樣會受歡迎。
民初作家暨藝術家豐子愷有篇文章〈漸〉被納入時下的中學教材,其中有段是這麼寫的: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真是造物主騙人的一大詭計!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農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裏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
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於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准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
市場變化極少沒來由地一夕迸發,絕大多數都像農夫抱牛跳溝般「漸漸」發生,有跡可循。2033,臺灣進入高齡社會的第15年,2000年出生的新世代都過而立之年了,預計產業環境、市場氣氛與如今相比會有不小差異,從現在開始準備時間還夠。祝你帶著童心,玩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