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東京參訪手作基地(Makers’ Base),獲贈手工藝禮品時,一句「這就是給那些窮極無聊的人玩的。」立刻引來外界批評。實用主義至上的柯P或許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花大把時間從事手作?可是龍吟研論「休閒需求趨勢研究」卻發現,對某些人來說,手作並不無聊,在從無到有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反而還能填補生活中難以尋覓的成就感丶主控權及優越感。
其實不止手作,其他休閒活動也是如此。龍吟研論研究團隊在台灣訪談189位20歲到65歲休閒先驅消費者,發現現代人對休閒的態度正在改變。過去的休閒著重在「丟」,無論是丟掉壓力或負面情緒;現在則看重「加法原則」,工作中得不到的成就感丶主控權及優越感,統統要在休閒活動中填補回來。
「我是一個自我意識比較強的人,一旦發覺外面的家具都不合我意,就會想挑戰一下。」
最明顯的現象反映在兩處,一是兩岸80後丶90後的年輕人,不再將追求工作成就擺在第一位,他們只要求收入穩定丶不加班,其他時間和心力就用來發展休閒生活。對他們來說,充實的休閒生活比工作升遷更重要。
另一個現象則是,近半數休閒先驅消費者在過去一年中曾從事手作,而且對手作的熱愛不分男女。熱中皮雕的吳先生,因為喜歡騎重機卻買不到配件,乾脆想辦法自己學;堅持親手打造理想中木櫃的謝先生也說:「我是一個自我意識比較強的人,一旦發覺外面的家具都不合我意,就會想挑戰一下。」
這就是手作的迷人之處。除了學習新事物的喜悅,過程中操之在我的主控權,從頭到尾靠自己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以及親友丶同好的肯定,都能讓先驅消費者愈來愈熱衷。
「皮件縫合前要用木槌打洞,所以只能在白天做,否則吵到鄰居會被抗議。」
不過,為了在手作領域中精益求精,消費者難免產生一些需求或困擾,像是找不到合適的進階課程,缺乏可以分享的對象或同好,或是材料及工具購買不易等。希望未來做出與愛馬仕柏金包同樣質感作品的吳先生抱怨,在台灣找不到品質好的蠟縫線和五金,一般人更負擔不起大型機具設備,也缺乏合適的工作場所,「皮件縫合前要用木槌打洞,所以只能在白天做,否則吵到鄰居會被抗議。」
柯P所參觀的手作基地,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這個改裝自目黑區一座3層樓舊工廠的手作基地,提供民眾木工、金工、陶藝、裁縫、印花設計、數位印花布等機具,只要成為會員就可使用設備,並與設計師一同創作。目前已累積了四千多位海內外會員,主要收入來源為設備使用及訓練工作坊的費用。
柯P說,手作基地這種創新模式要在台北市施行,細節還需要再研究。如果他能聽到這些先驅消費者的心聲,或許會願意加快腳步打造台灣的「手作基地」,台北市所欠缺的城市美學,也能因此這些手作者的帶動而累積。
備註:龍吟研論採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在兩岸六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北京/上海/廣州)訪談超過1600位年齡橫跨20-65歲的先驅消費者,從中描繪未來需求樣貌與變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