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資料載入中...

以社會企業新思維 重綁大學教育

20130527 聯合報 名人堂專欄

不論在國內或國外,社會企業的議題愈來愈受到大家的重視,更被視為是解決許多現存社會問題的新出路,我則視社會企業為帶動社會進步的新引擎,特別是國人所關心的教育改革議題,如果要讓台灣的大學能面對國際競爭,以社會企業的新思維來推動制度重綁更是刻不容緩。

就國際發展的趨勢來看,目前在國外大學教育已朝向「產業化」與「國際化」發展,把教育服務當成一個產業來經營。只不過台灣不論是從政府當局管理的角度,或教育界的朋友、甚至一般社會大眾,看待教育本身都不是以產業發展的思維來思考,也無此想法。

大多數的人看待教育這件事情,總是賦予教育本身神聖的使命,教育人員在社會上也相對享有崇高的地位,因此如果把教育當成一項產業來看待,許多人在觀念上難免不容易接受。反倒是亞洲各主要國家,都積極跟上國際的潮流,推動大學「法人化」。

所謂的大學「法人化」,就是讓原本隸屬在政府公家體系的國立大學,改制成為基金會等財團法人組織(私立大學現制即屬財團法人),並以社會企業的思維來運作,面對市場機制的挑戰與競爭,如此才更能善用政府有限的資源。

只不過推動國立大學「法人化」在台灣已努力多年,但一直不得要領,相關工作一直沒什麼進展,國人普遍在思維上亦無法突破,台灣雖然積極希望藉由「鬆綁」來推動大學教育制度的轉型,惟如今可說已落後日、韓及新加坡等鄰國的進度,實令人感到憂心。

有感推動台灣教育制度的轉型與突破已刻不容緩,因此我要特別呼籲,過去大家積極推動教育「鬆綁」,我則認為「重綁」是更合適的思維,藉由打破原有的架構與模式,用社會企業的新思維出發,找到新的機制與辦法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推動國立大學「法人化」可以說就是一種重綁思維,可以有效來推動教育服務的產業化與國際化。

只不過在「法人化」的過程,往往一方面在追求自由希望降低來自政府法規管制的同時,另一方面許多原機構體系下的人員卻仍還希望保護原本的既得利益,往往所推動的改革就不容易成功。

此外,推動大學「法人化」能否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則是在上位者的腦袋思維要能有所突破,就是要“換腦袋”,面對大勢所趨,要徹底改變過去的思維,否則裹足不前,要推動轉型終究難以成功。

如果台灣把教育服務當做一項產業來發展,首要目標就是要訓練出具國際競爭力的學生,同時台灣教育服務的能量充沛,由於本土教育市場相對較小,如果大學的教育服務可擴大服務來自海外的學生,也可為台灣因少子化所帶來教育能量過剩的問題找到新的出路。

只不過要讓政府、教育從業人員及社會大眾接受將教育服務當做一項產業,勢必要推動教育現有體制的轉型,同時許多傳統觀念及機制也要有所突破才辦得到。

台灣不缺人才,只缺舞台,但如果舞台不夠大,又缺乏競爭機制,則人才的潛能就無法充分發揮。只有重新調整台灣高等教育的定位,藉由制度重綁,讓大專院校朝產業化與國際化發展,才能為台灣教育人才建構一個有競爭、有彈性的新舞台。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