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二十年前,一些全球前瞻的經濟學家提出的新經濟的概念,當年最受矚目的新經濟就是「知識經濟」;到了十年前左右,經濟學家又提出了「創意經濟」的新概念,也受到大家的關注;到了現在,經濟學家再提出「體驗經濟」與「共享經濟」,將主導新經濟的未來發展。
每個時代的新經濟都有不同的名詞,而每一個名詞的背後都有其創造價值的重要活動及觀念。以體驗經濟來說,其中典型的代表可說是Apple的智慧型手機及相關服務;至於共享經濟的典型案例,如Uber與Airbnb,到現在都還不斷在發展中。
我個人的觀察是,以體驗經濟來說,是從用戶的體驗做為產品及服務的最終體現,關鍵在於能否為用戶創造最高的價值,讓用戶有美好的體驗,就願意買單。體驗經濟是一種無形的價值,讓我們對新的體驗嚮往,是微笑曲線的右端,重視為消費者創造出創新的體驗價值。
而共享經濟則是為了要創造更有效益的經濟活動,因此要思考如何以跨域、跨業的創新商業模式、生態或服務平台,來為用戶創造更高的價值及經濟效益。
共享經濟,一方面是為了要共創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將現有許多不同的產業價值鏈,這些價值鏈已相當成熟,透過建構新的共享模式,讓這些既有的價值鏈能有效整合彼此共享,讓既有的資源可以被有效利用,進而從中創造價值。這與王道的共創價值、利益平衡及共享共榮的理念也都一致。
我在1992年提出「微笑曲線」這個名稱的概念,所謂的「微笑曲線」,簡單來說,它就是一條說明產業附加價值的曲線。在微笑曲線左右兩端的品牌/服務(行銷)與智財(研展),其無形的附加價值較高,在王道的六面向價值中屬隱性的價值。
當面對新經濟時,我們則應以新(多維)微笑曲線來看,新經濟整合了不同產業領域的價值鏈,才能創造用戶的不同體驗,以及有效共享的新模式。
不論是要創造新的體驗或是讓資源有效共享,都需要建立端到端的新Business Model,且往往需要跨界、跨域的合作才能創造出新的體驗,為此,我們就要不斷研發,才能找到最佳的端到端的價值鏈,與傳統製造業不同的是,這往往不是單一的價值鏈,而需要串起多維的價值鏈。
因此台灣未來如果要掌握新經濟的機會,就要專注在從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洞悉用戶的體驗,「由右引左」,以微笑曲線右端市場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引導左端開發新技術,並將很多的技術整合起來,在這個平台上讓消費者有全新的體驗,同時有效利用平台創造出共享經濟,讓平台生態圈的參與者都能共榮共享。
台灣面對未來的新挑戰,我也提出,台灣應該要成為「第三世界的雲服務平台」,在新經濟時代,我們要扮演中美之外的雲端服務平台。因為我們不具備中、美的大規模市場,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與我們條件接近,相對市場規模較小的合作夥伴,針對歐亞等第三世界市場搭建可共享的網路平台來創造經濟規模。
在政府積極推動各項前瞻計畫之際,思考台灣產業未來的轉型升級,我也呼籲我們要跳脫以往將資源投入在有形的硬體建設,未來應該改變思維,對於無形的軟體建設、能創造隱性價值的建設要更為重視,以此面對新經濟的挑戰,相信台灣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新路。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