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資料載入中...

擁抱超高齡社會之銀髮新經濟

2019/03/01 轉載自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擁抱超高齡社會之銀髮新經濟
專訪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 施振榮

2018 年我國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成立「智榮基金會」倡議將高齡 趨勢變成新產業的新機會,滿足長者的需求,讓長者活得更快樂。

前言

根據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報告,個人生命歷程延長、延後是目前的社會趨勢,而未來長者的群像與上一個世代大不相同,這些「新熟齡族」在面對退休與老後生活,更傾向不仰賴子輩照護,自我備戰老化過程。而在生理弱化、生活安排、社會角色、個人技能等新熟齡擔憂議題,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施振榮帶動市場發覺需求,形成新興的產業模式為老年生活提供服務。

延後活耀年齡

我成立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是以華人未來幸福生活需求的趨勢為題進行研究,至今已經6、7年。前年開始針對老年人的需求,有關自主生活,還有健康醫療等幾個重要的議題進行調查。調查的目的就是要採取行動,利用研究掌握市場需求,並跟企業界分享未來要如何在老人生活,甚至是在防老、防失智等方面努力。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有關扶老比計算 的資料,在2065年將由1.2 位工作人口扶養 1 個老人,我覺得這應該要改變。目前世界是以65 歲作為被扶養的標準,但我認為這可能是個誤導。我認為一個人應該有兩種退休,一是從工作退休,二是從社會退休,應該把社會退休的年齡延至75 到 80 歲。我現在還在盡自己的PSR(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個人社會責任),因為我還是活在社會上,沒有從社會退休。現在社會應該有一個機制,讓這些退休後的準勞工、準志工能夠在待遇及工作時間上保有彈性。透過參與多個團體,擔任各種不同的志工,讓他們在社會參與之中過得更快樂。

目前智榮基金會正在進行計畫將產業連結起來,以全聯福利中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宏碁公司、雄獅旅行社、桂冠實業、康健雜誌、陽明大學及陽明醫院,還有智榮基金會、善美基金會共同攜手合作,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標,讓活躍年齡延後。目前具體成案的像是:桂冠與陽明大學建立合作案,以方便、營養、食安好的食材提供健康飲食;雄獅旅行社推出老人團行程;宏碁研發穿戴式裝置,測量使用者參與不同休閒、樂齡活動的心情變化,從這些角度慢慢設計出老人樂活生活的服務。因為對象有錢、有閒,並且希望與同齡者共同歡樂活動,唯獨需要有 人替他們安排,而這樣樂活安排的服務就是臺灣產業現在要做的銀光經濟。

銀光經濟,新微笑曲線

銀光經濟對高齡社會是一項很重要的新興產業,還有許多的技術知識需要經驗累積。因為日本早先進入高齡社會,目前世界在這方面的技術知識主要向日本學習。然而臺灣有自己的需求特色,並且以臺灣社會創造出來的樂齡生活、銀光產業,實際上在全世界的參考價值會更高,尤其在亞洲市場當中。因為日本社會的物價水準與亞洲其他國家不太一樣,且目前東南亞的發展與過去臺灣社會發展的路徑較為接近,這都讓臺灣發展銀光經濟更具技術知識的參考意義。

面對未來新興產業,我最近提出的新微笑曲線應該更適應產業發展。過去市場談的微笑曲線是單一產業鏈,但現在需要多條的產業鏈,跨領域的整合才能夠共創價值。新微笑曲線以體驗經濟,也就是受眾的體驗價值為目標。曲線左端是一個共享經濟,共享的是每個產業的專業能力,許多經驗、技術知識結合起來,為預期未來需求增加的目標客戶群提供一種新的服務,創造一個新興的 服務產業。這也是我現在一直在思考的,臺灣產業如何轉型、升級。轉型是借重原有產業的核心能力,思考社會的未來需求來完成;升級則是要讓附加價值提高,而整合跨領域能夠創造的附加價值是高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成長仰賴附加價值,附加價值來自現成的產業能量,產業能量如果能夠跨領域整合,在經濟效益、附加價值、GDP的貢獻度都能提高。

產業轉型,內需帶動外銷

臺灣的產業轉型、升級機會多,過去的工業發展是由加工出口區轉化到科學園區的進程,重要政策領導獎勵投資而以外銷為導向,目前臺灣發展則應該擴大格局,啟動各行各業全面推動產業4.0以提升競爭力,國家建設應改以內需帶動外銷。內需就是一般老百姓所需的服務,不僅是硬體、應用軟體,還包含雲端服務等,人工智慧的「智」應該應用在需求上。

我認為政府需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即是以政策創造內部需求,中央舉凡在智慧城鄉、 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各方面先以政策領導。但與過去不同的是,以前臺灣的經濟產業都是中央在主導,但是內需關乎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城鄉、智慧交通、智慧醫療都是地方的需要,過去在經濟發展上地方政府沒有扮演什麼角色,但現在我們在看臺灣的產業轉型升級,應該將地方政府帶回來,我個人認為這是正面的一種思維。

發展地方產業、經濟,在地方產生的利益是當地的工作機會,以及創造出的附加價值,到全省、全區域、全世界去服務。國際當中地方政府對於經濟發展、產業發展都扮演相當的角色,但臺灣幅員小,中央主導還是較多,但實質上未來智慧城鄉要落實,應該以地方政府為重心,讓老百姓能期待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就業環境,然而目前還沒有看到這種思維。

內需產業的發展,應為日後的國際化做準備,地方政府也要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而中央則需要策略性的在政策方面鼓勵各縣市在選題上做出差異化,避免各地做同樣的東西,造成資源的重複投資。產業發展需要跟地方特色結合在一起,企業、廠商有選擇性,進行良性競爭,大家都有舞台。

產業4.0 是要百花齊放,過去政府策略性發展半導體與PC 產業,正可做為各行各業推動產業4.0 的基礎,借重中央主導的產業基礎,在「少樣多量」的模式之外另再發展「多樣少量」的模式,在此過程我們的思維與文化也需要有所調整。
臺灣具有這樣客製化的能量,也是臺灣 的優勢,現在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 智能物聯網)都是屬於這個生態,也是臺灣最適合發展的一個未來生態。

城鄉發展,創建舞台

銀光產業是多條產業鏈的概念,串聯不同的服務,提供一個有系統性的服務。在城鄉差距上,都市產業本身就比較蓬勃、多元,而在相較落後的鄉鎮發展產業則需要有舞台進行真正的歷練,這是需要幾十年發展的東西,花一年、兩年去摸索,或是提出不是很完美的東西逐步改善,這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過程,如此一來產業鏈就越來越成熟。

各地方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我很早之前就提出未來社會的需要是客製化,但是客製化的成本太高,而且無法完全滿足需求。有效客製化的方法就是把能夠標準化的需求盡量標準化,讓客製化變得容易。而客製化的策略方向,是越接近使用者越好,讓大量製造、生產的產品及平台,離使用的情境越近越好,要想辦法做對的分工。用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智慧型手機大量生產,軟體也被硬體大量生產,所有使用者中沒有一隻手機的應用程式是百分之百相同的,隨著時間的需求越來越具差異化。而過程中是由使用者在做客製化,中間有應用軟體的研發,提供服 務,但真正來說一個軟體就是一個客製化的結果。產業發展就像生態軌跡,土地上種了大樹、小樹各種不同的植物、生物都成為一個生態,結合外在環境、溫度、氣候,生態 自然會發展。

決策收斂,承諾支持

在面對高齡化社會,整體來說政府的政策整備應該更為歸納。過去政府找業界、專家、學者來開會,鼓勵他們各自表述,但各自表述所蒐集的意見是發散的。我認為開會決策應該把握5C原則:communication(溝通)、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consensus(共識)、commitment(承諾)。我一直強調一個共識,共識的過程是收斂式而不是發散式的。有心的人領導、負起擔當,機制就慢慢形成。我要照顧每個人的意見,但是多數的意見要受到尊重,現階段想不出更好的 辦法,這就是大家的共識,在這個共識之下,只要求大家承諾來支持。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53D746D2D40C2AA8

回列表